[遊記] 2019東京自由行 – Day 3

[遊記] 2019東京自由行 – Day 3

Day 3, Nov 27 (水)

【行程】

明治神宮、東京新美術館、神保町

一早在窗外的雨聲伴隨中醒來,看了看手機,已過了七點。不曉得感冒病毒是否已演化到了具備與天氣連動的能力,今天的生理狀態似乎又變差了一些,行程時間也因為賴床,往後推延了一個多小時。

「嗯……反正是雨天。」我心想,原訂的高尾山行程暫且就往後推,提前開始Day 4的悠閒市區行程。

用完一成不變的麵包海早餐後邁出旅館,時間已接近八點,正值上班尖峰時間,腦中浮現高混雜率(高擁擠程度)的月台和列車情景,頓時陷入長考,想著這個時間搭乘電車是否適當?但已踏出旅館,實在懶得回頭,畢竟等到九點再出門也差不了多少(若要這樣,倒不如一開始就在被窩裡多賴久一點),想起同事Y君說過的話:「就跟他擠吧!」心中還沒做好決定,人卻已刷卡過了JR上野站中央改札口,就像上下班搭乘捷運一樣的自然,步伐不自覺加快,往2號線月台前去,搭乘山手線前往代代木站。

在月台候車時,腦中思考著待會兒應該怎麼擠?如果剛好我是最晚上車、立於門邊幸運兒,站務員會怎麼把我塞進車廂?在列車進站後,沒想到這些問題和應對策略完全派不上用場,主要是因為轉乘與路線規畫的緣故,山手線內迴(上野往池袋、新宿方向)的乘客貌似在東京站就已消耗掉大部份,到了上野就幾乎快下光,而我也因此幸運撿到座位,得以讓病體稍稍休整、補個眠。

原以為今天無緣見識到高混雜率電車,得以一路悠栽隨列車搖到目的地,卻怎麼也沒有料到,山手線內迴在上野站的空曠列車代表的不是結束,而是另一個高混雜率的開始。列車自上野出發之後,沿山手線逆時針行駛,才經過鶯谷、日暮里、西日暮里三站,就已是六、七成滿的狀態,車廂內的空氣品質也隨人數上升到了令人不適的地步,這麼看來,日本會有乘客在電車上擠到昏倒的新聞,是一點也不意外了。

我要下車的站是代代木,是新宿的下一站,雖電車內十分擁擠,但我盤算著在新宿會有大量乘客下車,只要順著人流一起擠,下車應不是什麼難事。隨著車內廣播響起:「次は 新宿、新宿……(下一站:新宿)」,嗯!沒錯,如我所料,大批的乘客在新宿下車了,但同時也有大批的乘客在此上車,原本已準備起身的我,又默默地坐下。站在右前方的乘客看了我一眼,看來我讓他心中取得座位的希望之火僅點燃數秒鐘,旋即又被我撲滅。「啊,抱歉了,女士。即使是軌道交通愛好者如我,也是有失算的時候。」腦中自嗨小劇場就在擁擠的電車中開演起來。最後我在渋谷(澀谷)站折返,順利抵達了代代木。

* * *

今天的第一站是明治神宮,根據維基百科上記載,明治神宮供奉明治天皇(第122代天皇),昭憲皇太后(明治天皇皇后)的靈位,公元1920年時啟用,占地70公頃。

來訪明治神宮,一般會選擇搭車到JR原宿站或東京メトロ的明治神宮前站,由明治神宮南面(南參道)進入,或是到JR代代木站,由明治神宮北面(北參道)進入。為了讓行程較順暢不迂迴,我打算由毗鄰代代木站的北參道進入,再由南參道離開。

……原本是這麼想的。

抵達JR代代木站後,外頭的雨勢略為增強,雖算不上是什麼大雨,但十度以下的低溫在外頭淋上幾分鐘也是相當不堪的。「啵!」我撐起自動傘,準備向明治神宮走去,步行不久隨即觸及神宮外牆,挨著外牆續走,總算來到明治神宮入口之一。

明治神宮 – 西北隅小門,連接西參道

雨點拍打著林葉,站在鳥居前順著參道瞻望,說不上的綠色療癒。

「是因為下雨嗎?還是我來早了?」此處幾無人煙,我不禁疑惑起來。擺弄了一下園區地圖,啊~不曉得是方向感太差還是過份自信,其實我從代代木站出發時就已走錯方向,與北參道入口愈離愈遠,這裡是明治神宮西北隅的小門,連接西參道,一般遊客較少由此處進出,怪不得沒有人呢!這樣也好,享受一個人的森林饗宴。

進入神宮後,朝左徐行,短暫享受樹木的包圍後,前方在接近寶物殿後開闊起來,這裡是北池旁的草原,草原上有數株染紅枝頭的樹木點綴,此景讓我忍不住多駐足幾分鐘留連,儘管只是靜靜地欣賞。而再向北池靠近,可看到一棟高聳的建築物(應該是新宿都廳)在扶疏枝葉半掩中探頭,迷濛的雨中略帶點神秘感。

明治神宮內廣袤的草原
小湖邊遠眺新宿都廳

由西向東漫步,總算是接回原定計畫的北參道路線,參道滿鋪細石,目測應有十米寬,不確定此寬度是否循古代禮制規畫,而參道兩邊則是鋪了磚的步道,在這裡可以觀察到有趣的現象──大部份的遊客都是走在兩邊的磚道上。(是不喜歡石子路嗎?)

在都市中有如此一片廣大清幽的森林,走在參道上,不禁想拿來和大安森林公園比較。嗯,先從面積開始吧!明治神宮的面積是……呃,這題先pass。噢~還是繼續行程好了,到殿內看看吧。

(註:明治神宮面積約是大安森林公園的三倍)

明治神宮北參道

北參道有一小徑,連接至大殿東側,由此進出的遊客不多,抵達殿前廣場,也許是難得有個避雨的建築物,又或許是心中有許多事想在參拜時傾訴,大部份遊客都聚集於此。看著遊客們在殿裡參拜,猶豫著是否要參拜的我,在還沒做出決定前,卻開始思考起明治天皇在位的時間是哪幾年?

……處在昏沉狀態的大腦,暫時無法解答這些問題(可以用手機Google啊),暫且把這些問題列為回家作業,穿過鳥居,右轉沿南參道往原宿方向走去。

明宮神宮本殿

位於大殿南側的大鳥居,據資料來看,高約21米,而兩柱寬約9.1米左右,用的是台灣丹大山樹齡約1,500歲的扁柏(屬檜木的一種),在日本看到建築用上來自台灣的木材,且樹齡甚高,心情有點微妙,卻又不知如何以筆墨形容。

近一次見到如此巨木,應是2014年造訪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之時,一群人在日出沒多久,就徒步五公里,路途雖然幾為平坦地,但途經一處碎石崩壁時,還是不由得緊張了一下,在沿途生態與景觀襯脫下,YaYa Qparung(泰雅族語的母親巨木之意,念法似「呀呀喀巴弄」)為首的神木群猛然進入視野中,雖然隨著時光的洗刷而顯得有點模糊,但需二十人才能完整環抱的震撼仍在我的記憶中,迄今沒有褪去。

望著鳥居,不住想像丹大山的樣貌會是怎樣?丹大山列為百岳之一,我雖還無緣造訪,但也曾聞其大名,當年我在富源蝴蝶谷,趣看蝶群與豆娘嬉逐於碧藍溪水流淌之間,也許十數公里外的丹大山正寧靜地俯視著我,而我卻未注意到祂的存在吧。

明治神宮大鳥居

續沿南參道往南行走,在離開明治神宮前,可在參道兩側見到酒桶堆疊而成的酒牆,一側是直立擺放的日本酒桶,一側則是橫躺的橡木桶,我想這應該是洋酒吧!(威士忌?)在網上查詢資料得知,這些酒係由廠商進獻給神靈享用的,在每年元旦將會開封分與民眾享用。對於祭祀用酒,我不敢有非份之想,淋了一早的雨,還是先尋找熱食袪袪寒,沒酒喝,至少來碗熱湯吧。

明治神宮酒牆

在明治神宮南側入出口外,是JR原宿車站。原宿站是1924年完工,目前東京都內(被認定)最古老的木造車站,散發典雅的歐式風格。就新聞媒體報導,原宿新站房正在建造中,預計在2020年春天啟用,而舊站房則會在東京奧運結束拆除,趁著此行,用相機捕捉原宿站拆除前的最後身影。

原宿車站

* * *

不知何時,原宿站前的鐘,時針早已悄悄跨過十一點約莫一刻鐘,店家差不多已開門營業,正是用餐的時候。

今日的午餐攻略原規畫了二個選項:

  1. 若時間尚早,由原宿站繼續南行到澀谷站,享用活美登利壽司
  2. 沿表參道東行,至表參道站附近的COMMUNE 2nd美食市集,看看有什麼有趣的小吃

在溼冷的天氣和感冒疲倦感雙重夾擊下,最後選了第三個選項:原宿站北側的阿夫利拉麵 (afuri)。

經過了竹下通街口,再往前步行幾步,就可以看到afuri的店面,時間約莫11:20,店內外就已有排隊人龍,這次我想……我應該只猶豫了三秒鐘,旋即加入店外的排隊隊伍末端。

阿夫利拉麵原宿店排隊人潮

在雨中等了約半小時,總算得以進入店內……繼續排隊(想不到吧)!afuri原宿店的空間不大,僅設有約二十個不到的吧台位,在用餐前必須在販賣機先購買食券,前一晚已在東京車站歷經六厘舍一役,哼!購買食券難不倒我的,塞入紙鈔、選擇了招牌柚子鹽拉麵、再附加一顆蛋,最後按下「おつり(找錢/零錢)」按鈕,食券和零錢就這麼到手了。

阿夫利拉麵食券

……原以為就這麼簡單,但萬萬沒想到,店員會詢問拉麵湯頭的偏好。

店員:「!@#$%@&……?」
我:「………………!!!??? Sorry?」(日文課儼然已在被當邊緣)

店員見我一臉茫然,「Sorry」一字脫口而出,沒想到不急不徐改用中文詢問。

店員:「中國?台灣?」
我:「台灣。」
店員:「湯,要濃還淡?」
我:「濃。」
店員:「要雞肉,還是豬肉?」
我:「豬肉。」

雖然聽得出中文仍有一點口音,但咬字和語調已算相當不錯,對於日文、中文皆不諳的客人,則改以流利的英文詢問,同事Y君說afuri的店員都有特別篩選過,其店員素質之高由此可見一斑。

就座後不久,拉麵便上桌了。(咦?原來麵裡就已經有半顆蛋了啊~)

話不多說,我習慣的拉麵起手式是先嘗嘗湯頭……嗯!嗯~~~!!!果然是柚子啊!(人家都說了是柚子鹽拉麵了,不是柚子會是什麼?)濃郁柚子香味充滿口腔,但湯色清而不濁,雖說鹹度對台灣人也許還是稍微有一點點高(就只是一點點),但這清爽的湯頭,要是不必顧及每日鈉攝取量,我可能再喝一碗也沒問題吧!

阿夫利柚子塩拉麵

* * *

滿足地用完午餐後,我反方向朝竹下通入口走去,竹下通是青少年潮流文化(尤其服飾)的聚集地,吸引不少年輕人和觀光客造訪,但今天可能是下著雨的平日中午,竹下通的人潮顯得有些稀落。這裡畢竟不在我的停留計畫之內,選擇由竹下通走過,也許是潛意識中想要沾染一些年輕人氣息吧。

原宿 – 竹下通

竹下通長度大概僅350米,雖然步行時要稍微避開街上隨意搭訕的不明人士(人家明明也沒有想搭訕你好嗎?),離開這裡也就須臾的時間。出了竹下通,向右拐個彎,不遠就是和時尚畫上等號的表參道,不少知名時尚品牌均選擇在此開設分店,連LINE和Apple也不例外。

進入表參道的Apple Store,除了建築外風格外,內部的商品陳設其實和台北店很類似,我在店內四處張望,恰好看到一位年紀稍長的歐美歐吉桑專心、愉快地把玩Macbook,雨傘滑落也不見他想處理,店員上前關心,沒想到他突然以一口標準的日語回道:「大丈夫ですよっ!(沒關係)」害我不小心笑了出來,還好沒人看見(應該吧),不然實在太失禮了。

我在店內也挑了新款的MacBook 16短暫把玩,但因不諳蘋果作業系統Mac OS X的操作,三兩下便離開Apple Store。來到店外,仰望行道樹上的聖誕燈飾,無暇思考晚上點燈的景色有多華麗,我得先處理頭暈的問題,經過我的理性分析,這絕對不是吃完高鹽份碳水化合物拉麵會出現的food cozy,應該是感冒病毒再度活躍起來了,先找個地方歇一下吧。

表參道 LINE FRIENDS 店面(忘了拍Apple Store)

從Apple Store旁的巷弄進入,我在青山地區開始尋找可以暫時讓我休息的地方,例如咖啡店之類的,而也許是感冒等級再度提升,當下暫時忘了有個東西叫手機,就這麼在小巷中胡亂打轉,最終也沒有找到屬意的店(倒是經過豬排名店──舞泉至少兩次)。

時間接近下午一點,在青山的巷弄中,仍有許多正裝打扮的人們行走著,也許是剛用完餐要返回公司,也許是好不容易忙到告一段落、出來吃飯喘口氣的上班族們。「辛苦啦~」心中帶著感嘆,朝排定的下個點前去。

* * *

原本下午排定的點是根津美術館,只要沿著表參道直行即可抵達,不過根津美術館是需要購買門票的(一般展約 ¥1,100.),現在身體狀態不佳,進去了可能也無心好好觀賞館內的陳設美景或作品,索興就搭了地鐵到乃木坂站(從表參道站起算,僅1站的距離),直接跳往下一點:國立新美術館。

乃木坂站6號出口是專為國立新美術館而設,只能直通國立新美術館,無法通往他處,一出站即是美術館的售票亭。「嗯?我記得是免費入場的,難道我的情報錯誤?」我心想,既然已經跳過根津美術館來到這裡了,要買票就買票吧!於是走向售票亭,以日文購票,但售票小姐畢竟是老江湖,一眼就看出我是外國觀光客(誰都看得出來吧),馬上問我:「Do you speak English?」,一陣可怕的聽力測驗結束後,才發現我的情報並沒有錯誤,入場基本是免費的,特別展覽才需另外買票,便向美術館大門走去。

從售票亭到大門間,是一條不短的帶有透明雨遮的廊道,中央擺滿了雨傘架,嗯,或許我應該稱呼為雨傘鎖,這是專門讓美術館的來賓們保管雨傘用的,每個鎖都由二個半圓形的部份組成,闔上時則形成一個正圓,其旁有鎖頭,有一把簡單的小鑰匙插在其上,使用時只消把傘的中棒(也就是傘的骨幹)靠近手把的部份置於圓環之中,再拔出鑰匙即可。偏偏我使用時,怎麼樣也沒法拔出鑰匙,原本以為是運氣太好抽到籤王,看了使用說明才發現拔鑰匙的方式和我想的有點不同(至於細節已經記不清了),因為太丟人了,所以就換個環繼續假裝剛剛挑到一個壞的了。 哈哈 XD

(註:會置有大量傘架,主要是因為館方不允許訪客攜入雨傘,原因我暫時還沒查到。)

為什麼行程會想排美術館呢?因為我想欣賞「美」在建築上的表現……雖然這句理由寫得有點矯情(哈),但事實是如此沒錯,美術館除了常作為藝術作品的展覽空間外,其本體其實也是一件土木、建築方面的藝術作品,即使不看任何作品,光是在建築內外逡巡穿梭,就很有感覺,何況是在作品之內再做陳列,讓容器和作品交互輝映、互相襯脫點綴所展現的美呢?

國立新美術館

位於國立新美術館旁是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(校名念起來有點拗口),據說學生皆是公家機關的公務員,目的是培養制定政策的高階人才,算起來應該是公務人員的高等進修機構吧。這裡和美術館毗鄰,兩棟建築物之間的植裁也因季節的關係,使樹葉由綠轉紅,與政策研大學院大學的大樓外牆融為一體。

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

國立新美術館共有三個樓層,每層各有展覽室數間,在眾多展覽中,偏偏挑了中日書畫聯展,其中不乏有不少書法作品,雖我對舞文弄墨本就有雅興,尤其獨愛趙體(也只有在腦中幻想才寫得一手好字吧),但要對別人的作品做個點評,還太早了呢。

國立新美術館 – 3A展廳大門

* * *

在未開展的展廳大門前面壁休息一陣子,時間已來到三點,沒想到時間在閒逛中飛快流逝。為了繼續假扮文青,取回我的傘後,潛入地下,乘著地鐵來到神保町,相信這是愛書人不會錯過的地方,這邊有點像重慶南路,有不少書店聚集於此,但又有一點不像重慶南路。蛤?什麼叫作有點像又有點不像呢?最大的差異,應該是神保町有許多專業類的書店和古書店,是適合挖寶的好去處。行文至此,想起逐漸凋零的重南商圈,心裡感慨萬千。

由於我的日文當在幼幼班的程度,此次來訪神保町,主要就只鎖定「書泉」、「三省堂」兩家大書店,專業書店及古書店就先被我略過了。

出了神保町站,正思索著要怎麼展開行程,走沒幾步突然發現書泉大樓就在我面前。可能是平日的關係,書店內客人並不多,進入店內時,腦中突然想起蠟筆小新在書店白看書的情景,心想著:「我來這裡白看書會不會被店員討厭啊?」,管他呢~反正下次再訪都不曉得是多久以後的事了,趁現在白看個夠吧!(啊你不是只會幼幼班日文嗎?)

我把有興趣的樓層都繞了幾圈,最後在六樓花了最久時間停留最久,這是一層以鐵道周邊商品和書籍為主題的樓層,一出電梯,我的目光先被平台上擺滿的時刻表和鐵道書籍所吸引,我站著書架前將有興趣的書籍都翻了翻,正思索著要買JR時刻表好?還是買首都圈的時刻表好?隨即被一旁電視機畫面所吸引,這是某路線從駕駛室看出去的行駛影像紀實(可以想成是行車記錄器拍下來的影像),而電視旁的架上擺滿了各路線的影像紀實供客人挑選。說實在的,當下我真的是目瞪口呆,驚訝日本鐵道商機如此大,究~竟~是什麼限制了我的想像力呢?

從時刻表到專業書籍,再從書籍到DVD,最後看到如路線圖、IC卡套、鑰匙等周邊商品,最讓我驚艷的是東京メトロ的路線圖「浴巾」,是的,印著路線圖的大浴巾,雖然很想帶一條回台灣,但一想到家人看到這浴巾時的表情……呃,還是算了。

在店內掙扎了老半天,最後兩手空空地離開書泉,決定再轉戰三省堂。三省堂是日本歷史較悠久的連鎖老牌書店之一,以出版辭典聞名,這也是我來訪的原因之一,想趁此次訪日,挑本日文辭典回去。其實早在台灣,日文流利的同事Y君就曾建議我不要帶,原因是對日文能力尚淺的人來說,使用上有困難,且不如網站或app來得方便,實際到書店翻閱發現真是如此,等過幾年日文變好再買好像也不遲,便打消購買念頭。

搭乘手扶梯向下,準備離開三省堂時,偶然在二樓發現一間UCC咖啡廳,外頭已被夜幕籠罩,此刻約莫六點,也該是晚餐時間,「不如先到門口看看菜色和價位再說。」我心想,便踱步向前。

UCC店門口立了一塊看板,上面刊有幾張招牌料理的照片,旁邊標註幾個大字:

我們有中文菜單 We have English menu.

不禁令我露出會心一笑,看看價位也不算貴,就走進店裡。

店員過來招呼我時,我不曉得哪根筋不對,竟然對店員說:

我:「中国語のメニュ─ お願いします。」(麻煩給我中文菜單)
店員:「あっ、はい,少々待ちて下ださい。お座 ご自由に どうぞ。」(啊,好,請稍等一下,請您挑選喜歡的座位坐。)

過了不久,店員取來中文菜單給我參考,不看還好,看了差點暈倒,中文菜名感覺像是翻譯機產生的,每個字我都認得,但湊在一起就是怪怪的,好吧!這也不打緊,重點是菜單好像……沒有日文,可是店員只會日文……。(老闆你是不是搞錯了什麼重點?)

中文菜單反而增加了點餐的難度,從簡單的日文閱讀,一躍而成了中翻日,我何苦挖坑給自己跳呢?

我看向店員,舉起手,表示想點餐。由於有些菜名中文不易理解,且也不曉得日文該怎麼講,於是我屬意的「○○○豬排咖哩套餐」,只好用日文講成:「このどんかつカレー セット(這個豬排咖哩套餐)」。點完了正餐,店員再追問了飲料需要什麼,這時發現另一件驚人的事,飲料名稱只有英文呀?這份菜單真是前所未見的奇葩,這下子又變成英翻日了(無言),所幸「blend coffee」轉成日文只要片假名直翻「ブレンド コーヒー (burendo kohi) 」,就這樣有驚無險地總算完成點餐。

由於感冒的關係,用完餐後便先搭車到上野,返回旅館休息,沒想到此時心中卻開始因為沒有買時刻表,有那麼一絲絲的懊悔……。

(Day 3 行程完)


延伸閱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